深度好文之:帮你摆脱创业小白身份


每天一篇文章,

帮你解决创业路上所有难题,

来了请坐,

直奔主题

正文

创业者分为哪些种类?

一、操盘手梯队:

此类人的关键词是“资源整合”。

没钱?找有钱的合作;没技术?找技术人才合作;没产品?1688网是干啥吃的?核心工作可以分配股份嘛;外围工作可以外包雇人嘛。

一句话:支个桌子组个牌局,我从中间抽水。项目失败了?那就继续下一个,反正我又没出钱...俗称空手套白狼。

二、投资者梯队:

此类人关键词是“手握资本”。

他们热衷于研究:哪些行业行情增长最快?哪些特征的公司最能盈利?哪种商业模式最能产出效益?然后,投他们!

一句话:你们需要钱?我有,但赚钱了得分我。

三、合伙人梯队:

此类人关键词是“利用价值”。

他们一般有本职工作,然后被人看中“挖”过来合伙,大多具备某项专业技能如:技术、管理、销售、财务等。项目成功了可以拿“干股”,项目失败了可以再回去上班。

一句话:稳妥之中也带有一定和打工相似的“被利用”色彩。项目没有自主性,算打工“升级版”。

四、愣头青梯队:

此类人关键词是“热血梦想”。

听说别人都创业去了?我也去!由于没有一套有效的方法论,所以大多屡战屡败屡败屡战。

一句话:对创业没有形成清醒的认识,单凭一腔热情或逆袭的梦想。也不排除能成功,但终归概率较小。

五、伸手党梯队:

此类人关键词是“盲目跟风”。

别人都在做啥生意?咱也得赶紧“跟上趟”啊!

一句话:哪里红海去哪里,专挑白热化行业。创业的本质在于“增长”,增长的克星在于“竞争”,跟在别人后面,还自以为鸡贼“有眼光”,实则炮灰专业户。

六、被收割梯队:

此类人关键词是“傻的可爱”。

明明是小白一个,没有核心专业技能,也没有方法论作为指导,且不愿付出时间、精力、风险,却幻想着寻找某些:“可以网络兼职操作的项目”,最终往往被人利用此种心理,被骗去金钱、人力、朋友圈人脉。

一句话:自以为在创业,其实在被收割;自以为是“钩子”,其实是“鱼”。

分类归分类,但绝无戴有色眼镜看待之意,也没有形式上的高低贵贱之分,事实上很多传奇企业,都并非第一、二梯队之属,反而出自于第四个“愣头青梯队”,正是这种愣头青热血精神,才驱使他们做出了无数奇迹,B、A、T、JD都是此列。当然,要么大成,要么大败,也要把“幸存者偏差”的错觉考虑进去。

创业要知道:

一、别做伸手党。

因为基本上:伸手党=韭菜。凡是直接推荐具体项目的回答,都是割韭菜的,且没有例外。每个人回答问题都有其目的,也包括我,但是“通过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来推销自己换取知友们的关注或赞同”和“通过鼓吹项目来招商加盟收智商税”,在本质上是不同的。

如马云说:创业者都得靠自己走下去,如果信有人送你红利,基本上不会成功。

因为你有极大可能,会被“轮空”。相反,这世上本没有红利, 而当被你吃透了,就有了红利。

所有的风口/趋势/红利都是:

【初期靠智慧】:基本没人做,敢为人先,需要智慧去辩证;

【中期靠眼光】:做的人不多,看到机会,需要眼光去判断;

【后期靠资源】:大家都在做,红海求生,需要资源去拼杀。

可惜的绝大多数人这三样东西都没有,只幻想随大流捡钱,注定只能凑个热闹。都已经形成气候了,没硬实力的话,注定是做炮灰。

有人问了:中国之大,人口之多,难道市场上就不能多我这一家吗?这种想法本没有错,错在大家都这么想。即便你搭上了潮流末班车,也休想长久持续。因为上车的越来越多,车越来越沉,到最后注定的结局是:虽然在车上,却还不如下车步行走得快。有句话,话粗理不粗:

这两年的中国市场,钱就像无头苍蝇一样,哪里有屎就一窝蜂扑过去,然后砰一声那坨屎就炸了,无头苍蝇就四散而去,继续寻找下一坨屎。

二、别拿钱说事儿。

创业的关键永远是人,而不是钱。创业是创业,投资是投资,创业是“人生钱”,投资才是“钱生钱”,这是两码事。

很多这样的问题:XXX元可以做什么项目?有钱当然好,但是:

就算你有钱,你能有多少钱?想用钱来作为“创业的筹码”,根本不够看。

假设,有这么一个需要投资XXX元就能稳的“成熟的”项目,你猜那些掌握“资本力量”的财阀们,会袖手旁观而不入场?

资本的天性即是“逐利”,且他们的嗅觉远比老百姓灵敏得多。就算你有点钱,有他们有钱么?

资本的嗅觉之敏锐,哪里有“只要有钱投入就一定赚”的项目,资本力量会第一时间迅速介入并以最大的份额占领市场,你依然不够看。

以下是个人意见:

外行人谈论创业,往往像是在讨论“皇帝的金锄头”,让人哭笑不得。事实上,真实的创业和人们想象中的创业,完全是两码事,这主要还是由于大众原生家庭环境的局限性(大部分普通家庭并不懂商业,只知道在打工之路上做文章,潜意识只会把“用时间和劳力去换取收入”奉为“正道”,把“工作体面收入稳定”视为人生巅峰),对社会结构认知模糊,不明了社会运行规律,不知道什么是重要资源。

缺乏商业知识/营销思维,对信息敏感度不足,对商业环节缺乏认识,看问题只看表面不够透彻。

即便偶尔有做一番事业的想法,也总是止步于所谓“没有资源”,殊不知资源从来都不是谁生而有之的,逢山开路遇水搭桥,是要通过你去整合身边的事物加以发现、创造或利用的。

谢天谢地,幸好“创业的关键不是钱,而是人”。这不是有钱没钱的问题,即便是有起步的本钱,也不能用来走弯路,每个人都会走弯路,但可以把弯路的代价降到最低,即“最小化可行”(英文简称MVP)。

资金当然很重要,正是因为重要,做项目一定要像铁公鸡一样压缩成本,但不是为了普遍意义上的“省钱”,不创业最省钱,而是由于另一个原因:大众创业普遍成功率低的让人心寒。

但如果我们就是死不悔改渴望创业,不想上班跪着挣钱,心心念念一心想站着把钱挣了,怎么办?

没关系,想赢,我们就不断测试,多翻几次牌。54张扑克,想摸大王,就想办法多摸几次,有人第一张就行,有人最后一张才行,但只要次数够多,就早晚能如愿。所以,这就是为什么要做铁公鸡,保存实力,不行就撤,继续下一个,绝不能用所有身家孤注一掷,否则失败的话,会一蹶不振无法东山再起,这就是最小化可行最重要的意义:不是为了省“钱”而是为了省“机会”。

当然也不提倡完全一毛不拔,该出手时就出手,但凡创业乃至副业,一定是先有投入再有产出,永远别想着像打工一样不见兔子不撒鹰。

就像打油井,你得先付施工钱开动工程,等出了油,赚的钱能买施工队全家老小身家性命,如果连施工钱都不想掏的话,那就只能加入施工队,上班去呗,不管出不出油,老板都得付你工资,但出了油也跟你没啥关系。

人穷不可怕,心穷了,就什么都没有了。至于最大能接受的投入数量,每个人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性格,不能统一标准,人各有志。假设真有那种100%一定成功的项目,卖房卖车卖血都得干,但很遗憾,假设只是假设。

综上:

小步/低成本试错,多次翻牌快速迭代,务必摒弃传统创业那种赌博性质的孤注一掷。

以下是攻略:

学习再难,慢慢磨定能提高成绩;

健身再难,坚持下去总归有成效。

而创业之难,在于其不确定性。

创业就像“刑侦破案”,其过程就是在一条“找到真相”的路上,在这个过程中,会有无数的假象、陷阱、迷茫在干扰你,误导你,甚至杀死你,最要命的是,它根本没有“进度条”可参照。

怎样才能找到那个属于你的“真相”?

这里有另一个比喻:当你玩一款全新的游戏,别急着冲锋陷阵打怪升级,一定要先把地图解锁跑通。

而当你窥见了地图的全貌时,再也无需来问此类的“问题”,相信你的心里已经自有主张。

前文说创业的关键永远是人而不是钱。那么作为一个人,关键的是什么呢?不是学历、能力、人脉、智商、努力等这些肉眼可见的东西,而是“视野”和“思维”:

视野即是:你能看到的,听到的,对现代商业社会的了解程度。别人都在做什么行业?他们赚钱的大致逻辑是什么?有哪些模式可以直接套用或参考?

特别是一些能在逻辑说得通的小众领域,因为越是被大众熟知的行业,越是白热化红海行业,越难以低成本“破局”,别说低成本,你烧钱都没用。

思维即是:怎样把视野之内的东西,以自己的方式去利用?怎样找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?怎样把复杂表象下的信息整合起来为我所用?

视野可比作“地图”中的种类繁多的地标/地名等,这些需要去了解和记忆的东西;

思维可比作“地图”中纷繁复杂的把这些地标联系起来的脉络/分布规律等。

先说视野:

刚才说不要相信推荐项目的回答,创业者都得靠自己走下去,如果信有人送你红利,基本上不会成功。因为你有极大可能会被“轮空”。

相反,这世上本没有红利, 而当被你吃透了,就有了红利。

但意思并不是不去看这些项目,不但要看,而且要多看,不是为了拿来使用,而是为了开拓视野,寻找灵感,把它们当做提升见识的训练。

永远对各种项目保持好奇,永远别懒于去了解别人的生存方式,比看新闻联播实用多了。

再说思维:

方法,是解决问题的途径;

思维,是生出方法的“方法”。

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总能一下子就能看透事物的本质,从而得出准确的判断,俗称“境界高”,或“有眼光”,他并不一定“智商高”或“记忆力好”,但思维能力一定很强。

这是最重要的。沉淀在人的大脑里,附着在人的筋骨上。这就是为什么往往:高手做事,过程简单,结果粗暴,变数最少。

创业/赚钱就像婚恋,套路只是浮云,重要的是“觉醒”。商业/创业/职业行为中,大部分人会陷入某些“操作细节”,却忽略了一门生意的“整体逻辑”,学会跳出固有思维框架去思考。凡事多想想“底层逻辑”,很多时候越是追求“结果”,反而越是远离“真相”。

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建议,希望能够:

帮你解锁那张属于你的“地图”,

助你找到那个属于你的“真相”。

不敢说能挣大钱,但能使你摆脱一个小白的身份,信息量比较大。

关于视野:

当你看过这篇文章后,你就会知道:原来这世界上,居然有这么多种不为人知的赚钱方式,“空手套白狼”并不是痴人说梦,“勤劳致富”是最扯淡的一句话。

关于具体项目:

.

在概念上,很多人根本没弄明白什么叫创业,在他们的语境里,创业二字只是狭义上的创业,只是存在于他们头脑想象中的创业,只是影视剧中的创业,只是部分“高起点创业”,或者也有可能,他们根本还没有意识到,时代早已不同了,他们说的那不是创业,那是赌博。

不一定要注册公司租场地雇员工组建Team;

不一定要砸锅卖铁投资个十万八万上百万;

不一定要去搞“创新”,“高精尖”或“高科技”;

不一定要是响应号召的“国家扶持项目”;

不一定要一线城市CBD核心商务区5A级写字楼;

不一定要为国家创造了GDP;

不一定要签约了南水北调工程或者一带一路;

不一定要铤而走险孤注一掷。

很多项目,

不需要拼爹;

不需要技术过硬;

不需要所谓人脉;

不需要所谓风口;

不需要融资烧钱;

不需要阅历经验;

不需要读MBA;

不需要聘请一个漂亮能干的女秘书。

不是张口马云马化腾闭口乔布斯李嘉诚的才叫企业家,也不是左一句风口右一句KPI的才叫老板,更不是动辄操盘几百万资金的才叫创业。

摘几个简单的实例,算是切一下题。但仅供参考开拓思路,举例并非提倡照搬去做,只是想说世界从不缺乏美,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。

先说几个线下的:

农村小伙到大城市打工,后来看准商机,租个民房雇个阿姨做大锅饭,每天去附近高级写字楼里发传单,送盒饭,连美团都不用申请,收入我不知道,但绝对能完爆那些所谓白领;

不少人在阿里巴巴上随便OEM一款几块钱的红酒,在超市收银台出口支个桌子,凭购物小票就可39元拿走两瓶礼盒装,具体收入不祥,这个项目行情好的时候,干几年够你在二线城市全款买房了;

某大叔突发奇想,一头联系了几个学校,一头联系若干本地的制造企业,组织小学生们去工厂的生产线现场参观,名曰“工业旅游”,既能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,又能为企业带来知名度,打点好几个校长,一周组织一次也轻松月入过万;

我朋友的舅舅,早就在大连某繁华地段打印照片了,一张桌子一个打印机,把手机里的照片发给他,他给打印出来,一张一块钱,边玩边干,只要出摊,最差的一天,还赚八百呢;

某外卖小哥,看到本地某区发展潜力看好,租个民房注册个皮包公司请几个人搞了个骑手站,趁美团外卖对合作商资质审核宽松时,承包了该区域的骑手配送业务,从一个骑手升级为了骑手的“妈咪”,一单配送费,除去骑手工资,他挣一块钱,平时日赚两千,阴天下雨更多。

再说几个线上的:

淘宝不是卸磨杀驴了吗?C2C不是不好做了吗?天猫和京东的B2C咱又烧不起钱?于是就有人在华强北批发二手翻新手机,在闲鱼上卖。把宝贝说明做的详细美观一些,再加一些互赞群,提高宝贝曝光率,算不算创业?有人兼职做有人全职做,收入因人而异。这是手机,要是各类电子版教程呢,PS教程小吃教程网赚教程泡妞教程啥的?零成本,不需要算差价,销售额即是净利润;

有人没事了就爱研究抢红包,俗称“羊毛党”,后来想着怎么能撸更多?于是雇了些人,把“薅羊毛”这件事公司化规模化,再借助一些相关技巧和批量操作软件来实现利润最大化,算不算创业?去年AR实景红包那会儿,一天就能撸几千块,支付宝活动,几个月,撸了80万;

YouTube上有个人叫“B站搬运工”,人如其名,他真的就是只做一件事:把B站也就是哔哩哔哩上的视频下载下来发布到YouTube上来靠播放量赚佣金。也就是个筛选视频的功夫,甚至连简单的剪辑都不用做,天长日久,靠量取胜,算不算创业?收入怎样呢,保守估计,月入百万。

自媒体方向有个实例:某视频平台上有一档节目,是几个东北小伙搞的,专门寻访直播各种灵异事件,真的也好假的也罢,确实粉丝量巨大,算不算创业?一期节目下来,收入对于上班族来说,那是天文数字;

有人发现百度搜索的一些关键词热度很高,但并没有相关垂直细分领域的网站。于是花几百块钱做了一个,很简陋但一直坚持维护,后来被百度收录,再后来学习了一些简单的SEO技巧,连竞价排名都没做,慢慢的优化到前几位,每日访问IP很多,于是就开始接广告,算不算创业?每个广告位每月几百元,一共三四十个广告位,而且都是被动收入,他啥都不用干,数钱就行。哦对了,这样的网站,他有十几个。他的名言是“一个关键词,就是一个项目”;

再补充一个自媒体方向的。自媒体不一定是让你去当文字工作者或者写公众号,门槛太高竞争太大,但音频类和视频类自媒体,都算自媒体啊。前文讲,抖音、快手等APP,最划时代的价值是什么?它成功的把出内容的能力门槛,降为零。从此,全民都有了出内容的能力,谁都能来上一段,别说人,狗都能。话说有一哥们啊,就在抖音上卖围巾,怎么卖呢?度娘上搜罗各类围巾系法,并练熟,找个上镜的女性友人拍抖音,各种系法、各式围巾、各类搭配、各种场景...他的模特颜值气质都不错,但不愿露脸,于是带个超大号墨镜,反而更显逼格。注册淘宝C店,下挂在抖音号,1688进货,白菜价,暴利。女性是感性动物+视觉动物,情绪被视频效果调动起来,哪有理智可言,一句话:老娘我今天就得照着你那种款式买!人说:一万个李佳琦也说不动一个直男,但就算你不是李佳琦,也完全能说动一万个爱美的女人。够不够简单粗暴?还TM正规,关键是,这种自媒体账号,不但是一种“赚钱系统”,还是一份具有积累性和增长性的“虚拟资产”,随着越做越大,不但赚钱越来越容易,而且越来越值钱,价值不可估量无上限,再不济再不济,光靠接广告也能赚不少呢。还是那句话,不是让直接照搬啊,围巾只是例子,头脑风暴,发散思维,粉丝经济,何处没有商机?

说点更偏门、成本更低的套路。就说说最简单的“信息差”吧,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,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,也最简单易行,俗称“浑水摸鱼/投机倒把“。信息差这东西,是个人都知道,但往往容易忽视它的威力。因为总有一种声音在告诉你:“如今是信息社会,任何信息都趋向透明化,早已没有那么多空子可钻。”

大众往往认为:“信息化程度高意味着:获取信息越来越容易,我知道的事情应该越来越多才对。”但事实上并非如此,虽然人们知道的事情的确是越来越多了,但相对于整个世界而言,人们手中掌握信息的比例越来越小了,因为信息大爆炸,信息太TM多了!还是那句话:如今是信息社会,但只是相对于旧时代而言,实际上我们还是一个个相互分离的信息孤岛,而有价值的信息资源,大多数蕴含在孤岛上。

下面来举例,干好了的话,浑水摸鱼,月入过万并不难,细节不表,简略说:

有次有个MCN机构的姐们跟我讲,她有次去“豆瓣稿费银行”找写手写篇稿子,50元稿费。同时,她也想着多找几个作比较,找到个最投缘的可能以后就长期合作了。她找着找着,其中有一个人告诉她,这篇稿件要求刚刚看过,一字不差,恰好在某个写手QQ群里看到的。姐们问他多少钱稿费?写手说给20元。这不就是信息差吗?“差”的还不少呢,埋头写作俩小时的挣20元,随手转发的贩子躺赚30元。豆瓣上有多少写手?QQ上有多少写手群?要不是机缘巧合,去哪里说理去?这一单贩子赚30元,他要是做一整天呢?

“生日报”这玩意,很多人没听过,送礼用的。发红包多俗气?特别是情侣之间,亲人之间,上下级之间,更有学问了,一定要有创意和纪念意义。所谓“生日报”就是指一个人出生当天的老报纸,每个人都想看看自己出生的那天整个世界是什么样的,发生过哪些事情,因此生日报就有了市场,体现心意制造感动。任何博物馆不可能有那么大收藏量,所以大部分是做旧的赝品,成本几毛钱,但能买到十几元、几十元甚至几百元,这还仅仅是一份,要是各大报纸一整套呢?货源淘宝或1688上就有,怎么推广呢?可以:1.百度系。去搜索下有多少人求助选择生日礼物的问题就知道需求有多大了;2.分类信息网。如58同城等;3.联系各大做社区团购项目的团长,合作分佣即可;4.其它乱七八糟的平台。如微博QQ群知乎豆瓣兴趣部落等。特别是年纪较大的人,特别吃这一套,有回忆和情怀在里面,一单轻松赚几百;

某大嫂辞职生娃带娃,联系了附近所有房产中介经理,然后就拿着房产信息上网发帖了,比如“卖房子!急卖!”好几部手机,N多个平台。发之前加一道工序:图片和文字的优化。一般中介业务员很忙,发帖很随意,所以稍微一弄就能在吸引力上碾压其它帖子,玩知乎的知友们都懂,你写篇回答草草几句话,绝没有生动详细图文并茂受欢迎,卖房帖也是同样的道理。有人要看房就联系中介业务员代办,房子卖掉了就赚佣金,出一单收入不是小数目,然而人家只管在家带娃、发帖,两不耽误;

有人在华强北批发二手翻新手机,在闲鱼上卖。把宝贝说明做的详细美观一些,再加一些互赞群,提高宝贝曝光率,不愁卖。也有很多在网上专卖二手笔记本电脑的,淘宝有,京东有,都还做得挺大;

某君在分类信息网上倒卖手机靓号,这东西几千几万几十万的都有,他是这么玩的:先去淘宝上找各种靓号店谈合作,就说有很多客户,让店家把号码资源都发给他,但不进货,先引流,在淘宝和乱七八糟的渠道上(百度搜索可以找到很多此类网站),弄个超牛号码就挂上去(哪怕手里根本没货,比如尾号五个8),顾客也必然会全网搜索这号码,别人标8万他就标5万,反正没人知道到底多少钱,先把顾客引过来,顾客想看货就找借口(比如被人预定了),但顾客总归要买的嘛,他就推荐一些有资源的,而且不好搜索的号给顾客看,看上了就成交,然后再临时进货,赚差价,或赚佣金。

实例就先举这么几个,有心的话会发现生活中信息差多的是,你也会发现:真正赚钱的人都不是靠干苦力,甚至,其“商业模式”听起来很愚蠢。真正能赚钱的事情,都不辛苦,或者说,不是一直辛苦。

我试着来总结一下,到底有哪些东西,有信息差的文章可做?

我想了想,大概有这么几个方向,说不全,但涵盖大部分:

虚拟服务类:

以上文说的“倒卖稿件”为代表,这玩意本来就没个标准价,写手水平不同,风格不同,时间成本的价值不同,所以,价格那都是随意定的,市场经济,你买我卖,都不觉得吃亏就成交。而且谁敢说这东西,200元的写手就一定比100元的写手出稿质量高?于是自然就有了信息差的生存空间。

小众产品类:

以上文说的“生日报”为代表,属于稀罕玩意,尚未进入大众认知,于是可比价的地方少,只要能引发兴趣,就大概率成交。

高客单价产品类:

以上文说的“贩卖房产信息”为代表,100元的东西你卖110,没人会买,1000元的东西你卖1010,莫得区别,一万元呢?十万元呢?一百万呢?

非标产品类:

以上文说的“倒卖二手电子产品”为代表,电子产品网上有卖,随便一搜索就有,京东还不够选吗?但那都是新的,要是旧的呢?就没有标准价了,看文案水平、看拍摄水平、看机缘呗。既然是非标产品,每一件都不一样,价格自然没有可比性,可不就有了信息差?

以“高净值人群”为目标受众的产品类:

上文“倒卖手机靓号”、“贩卖房产信息”都是代表,富人们肯定不傻,但他们不差钱,看心情成交的几率很大,要的就是体验,买的就是高兴,所以肯定有文章可做。

综上:

一切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“价格极度不透明”的东西。

综上

社会发展至今,旧时代早已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,同时也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种种“可能”和“不确定性”,正如:

有人开着奔驰去躲债;

有人靠收废品买豪宅;

有人含着金钥匙出生,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,比如那位号称“京城四少”的国内某一线女星前夫;

有人赤贫“成分”还不好,却能顷刻之间翻转乾坤,比如那位中年创业大器晚成的某儿童营养品开山大佬。

千万不能再用那双旧眸子

去寻找逻辑,观想世界。

分享到